天山網訊(記者王維 通訊員葉子報道)原本和睦的一家人,因為一筆巨額徵地補償款鬧翻了臉,八旬老父怒將長子訴至法院。9月2日,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聯合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人民檢察院“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倉房溝村工作組在倉房溝村公開審理了此案,這是烏魯木齊市中院2014年首次將法庭搬進農村。
  “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很多農民的土地被徵用,獲得徵地補償款後,有些家庭卻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無法調和。”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檢察院“訪惠聚”住倉房溝村工作組組長鐘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年3月,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檢察院“訪惠聚”工作組進住倉房溝村後,瞭解到此類糾紛時有發生,其根源在於農民不懂如何依法分配徵地補償款、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該院聯合烏魯木齊市中院就一起典型案例,組織倉房溝片區管委會、各社區、各“訪惠聚”工作組成員、倉房溝村、長勝大隊村民觀摩,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該案原告是一名年近80歲的老人,共有4名子女。在向法院提交的起訴書中,老人稱,他承包了村裡的7.7畝菜地,承包期限為30年,土地上種有樹苗,在2013年被政府徵購,獲得300萬餘元補償款,而被告(其大兒子)卻強行將支票拿走並支取。原告多次索要無果,遂將被告訴至法院。
  被告則認為,原告所說與事實不符,7.7畝土地早已經二次分配並取得了土地承包所有權證,而且土地上的樹苗是被告精心培育的,與原告無關。
  9月2日,該案庭審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當庭未宣判。
  庭審後,村民們紛紛表示,“在家門口看法官開庭,還是第一次,不僅學了法律知識,也感受到政府和我們農民的距離更近了。”
  該片區倉泊社區幹部張曉鷗說,“因土地徵購所得徵地補償款引發的糾紛,在我們社區也有,通過公開審理案件,村民可以通過親身經曆法庭現場,感受到法律的公平與神聖,也為村民上了維護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的生動一課。”  (原標題:烏魯木齊八旬翁為300萬餘元補償款告親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m24fmvhr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