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需要更靈巧的定價
  在提前釋放了一些信號後,北京地鐵漲價方案終於正式登場了。已經確定的結果是全程兩元的通票時代必將結束。北京市交通委12月18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四種漲價方案,包括“僅高峰期漲價”、“普遍調價”、“按里程分段計價”、“有漲有降”等,以實現精準調價,緩解公共交通補貼過度造成的壓力,以利於增加其他方面的民生支出,同時保護超過六成的剛性支出需求。
  相對於北京的物價水平來說,目前兩元錢走遍全城的地鐵票價的確是有些便宜的,從而鼓勵了人們對地鐵資源的過度利用,加劇了擁堵,同時七年來票價一直如此未考慮通脹因素也不合理,所以適度的漲價確實無可厚非。北京的地鐵定價方式的確應該學習上海、廣州等城市,實現更大的多樣化。其實北京市交通委列出的四種方案也不應該是一種相互替代的關係,比如分段計價和有漲有降兩種方式的優點也可以綜合,採取更具有差異化的定價方式來引導人們做出高效率的交通決策。而對交通高峰期設定更高價格也是可以考慮的,因為對需求彈性低的時段採取高票價,既有利於地鐵部門的營利,也有利於對不同類型乘客的公平。
  不過對地鐵等公共交通進行財政補貼也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在美、法、德、日等國都有廣泛的實踐。通過財政補貼來影響出行者的選擇,鼓勵他們使用能耗和平均每人道路占用空間更低的公交車和地鐵,可以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漲價的最終結果不應是取消這種補貼,新的價格必須考慮到普通乘客對變化的承受能力,並仍然應該給選擇地鐵出行者較大的優惠,而且最好是通過這次漲價實現對乘客行為方式的靈巧化、精細化調控。同時,精確的定價不是簡單的邏輯推演和計算,往往要看多年的實際數據,政府也要定期對公共交通財政補貼的額度與相應的效果進行科學的考核,不斷調整定價方式,以實現乘客利益和財政利益的雙重最大化。
  但是我們似乎不能樂觀地設想,單靠定價方式的變化就能緩解擁堵問題,因為北京的交通擁堵是結構性的。地鐵運營部門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可對緩解擁堵發揮一定作用,例如說,限制乘客所可隨身攜帶物品的體積,限制在地鐵里進食等行為,都可緩解地鐵擁堵和提高舒適度,當然這也需要乘客配合從而形成比較固定化的乘車文明守則。其實很多居民之所以經常選擇地鐵,主要不是因為價格便宜,而是準時性高,他們願意為更準時的交通付出更大代價。要改變這一點就需要發展更便利和準時的公交車網絡,增強該系統對短距離乘客的吸引力。北京近年來不斷擴展公交車路網,但還需做出更大努力。
  更大的問題是城市佈局需要合理化,企業集中區和居民居住區的距離太遠,很多人每天要付出大量辛苦的通勤時間,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權力主導性的城市結構,與之相應的是,普通服務業不發達,居民往往為了獲得簡單的服務都需要長途出行,加大公交系統壓力,所以必須減少管制,讓市場擴展,讓服務提供者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m24fmvhr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